法律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法律顾问/法律论文/列表

未成年人“准犯罪行为”与教化对策研究(二十二)

3.家庭预防

未成年人“准犯罪行为”与教化对策研究(二十二)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接收最早,时间最长的教育模式,其在预防未成年人“准犯罪”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父母作为孩子天然的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出正确指引。父母可以说是一种不需要考试就能获得的“职业”,但正确引导孩子成长是父母的天职。诚然我国人口素质参差不齐,但每一位父母都应该为了孩子的成长去努力、去学习、去提高自身素质。现阶段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提高,孩子的父母要多参加讲座,多观看视频,在教育子女方面,对自己的理论知识、思想观念、方法技巧做全方位的改善。

其次,父母要重视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正确处理父母与孩子间的家庭关系。残缺家庭在所难免,但残缺家庭也不能丧失父母双方对孩子的关爱,不能将子女当成残缺家庭的累赘,得到父爱母爱的孩子,就算在残缺家庭也会健康成长,就不会走上“准犯罪”道路。理性的父母善于处理同子女间的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不是由溺爱和冷漠组成的,要摒弃“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这种家庭关系理念,要懂得换位思考,尊重孩子。

五、结语

不管在哪个时代,法律总是为社会服务,新时代的中国在发展,法制建设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当前中国未成年人“准犯罪”问题已经愈发严峻,革新对未成年“准犯罪者”的教化模式,不论是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还是对少年的保护都有着重要意义。

少年强则国家强。我国法律界在解决少年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法律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司法更不是比照法条机械的输出,唯有调动社会上各方力量,坚持对少年问题的探索,才能在少年问题的治理上取得长足进步,我国的少年司法才能日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6 年版

2.陈兴良:《刑法的价值与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3.陈兴良著:《刑法哲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4.杨一平:《司法正义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梅传强:《犯罪心理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

7.罗大华、何为民:《犯罪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8.姚建龙:《少年刑法与刑法变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9.姚建龙:《长大成人: 少年司法制度的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10.宋英辉、何挺、王贞会等:《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版

11.邹碧华主编:《少年法庭的创设与探索》,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版

12.张忠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13.沈玉忠:《未成年人犯罪特别处遇研究》,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0 年版。

14.吴宗宪等:《非监禁刑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6.孙云晓,张美英主编:《当代未成年人法律译丛》(日本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 年版。

17.孙云晓,张美英主编:《当代未成年人法律译丛》(英国卷),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 年版。

18.孙云晓,张美英主编:《当代未成年人法律译丛》(美国卷),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 年版。

19.孙云晓,张美英主编:《当代未成年人法律译丛》(德国卷),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 年版。

20.张鸿巍:《少年司法通论》,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1.尹琳:《日本少年法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王运生、严军兴:《英国刑事司法与替刑制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3.周振想主编:《青少年犯罪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年6月版。

24.刘强:《美国犯罪未成年人的矫正制度概要》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5.翟中东主编:《自由刑变革——行刑社会化框架下的思考》,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5 年

26.沈银和:《中德少年刑法比较研究》,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7.何勤华主编:《美国法律发达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28.郗英杰、鞠青:《家庭抚养和监护未成年人责任履行的社会干预研究报告》,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9.向红:《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原因探析》,载《沧桑》,2006年。

30.高铭暄著:《刑法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4 年

31.赵秉志主编《当代刑法理论探索(卷一)》之《刑法基础理论探索》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年

32.[日]森本益之、濑川晃、上田宽、三宅孝之著,戴波、姜溯、丁婕译:《刑事政策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33.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二、论文类

34.张美英:《论现代少年司法制度——以中、德、日少年司法为视角》,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第5

35.张寒玉、王英:《应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之制度建构与完善》,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年第1

36.廖万里:论未成年人犯罪前科应予消灭——一个社会学角度的分析》,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1期.

37.杨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社会调查制度的运用》,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1期。

38.康树华:《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界定与涵义》,载《公安学刊》2000年第12卷。

39.高铭暄,张杰:《中国刑法中未成年人犯罪处罚措施的完善——基于国际人权法视角的考察》,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1期。

40.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