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公司经营/经营管理/列表

国有文化企业改制存在哪些问题?

国有文化企业是国家所有的,从事文化经营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主体。可以说,国有文化企业在我国的艺术文化市场上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对大众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文化企业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那么国有文化企业改制存在哪些问题?小编今天小议一番:

国有文化企业改制存在哪些问题?

一、 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当前国有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机制、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水平和法人治理结构与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求有一定差距。

1.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机制仍需完善

在管理体制方面,国有文化企业转制为企业后,虽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但尚未与主管部门脱钩,企业负责人任免、生产经营、资产财务、职工薪酬等由主管部门具体管理,需要转报和审批的事项与环节较多,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范围尚未明确。

在经营发展方面,部分企业依赖行政资源配置,仍需承办主管部门交办的任务,市场活力和发展空间明显不足,跨行业发展较为困难。

2. 现代企业制度仍需完善

国有文化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还存在差距,部分企业发展规划不科学,经营机制不灵活,技术创新不足,债务负担沉重,经营持续困难;部分企业依然依赖主管部门划拨行政资源,比照党政机关行政级别办事,市场竞争力不强。

3. 法人治理结构仍需完善

国有文化企业转企改制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部分公司制企业形式上设立了“三会一层”,但实际上董事会、监事会职能严重缺位,仍存在“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

部分企业“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不规范,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没有得到实际落实,内部激励制衡机制和管理制度尚未配套完善。

二、企业经营发展层次有待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和消费方式的快速变革,国有文化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有待提升,综合类专业人才储备尚显不足,与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不相适应。

1. 受科学技术和消费方式变革影响较大

由于新兴文化企业依托网络化、数字化技术,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手段,能为消费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更顺应消费潮流,其几何式发展模式对部分国有文化企业传统发展模式形成较大冲击。

部分企业面临着用户流失、发行量下降、广告收益减少、市场占有率降低等诸多困境。

2. 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有待提升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部分企业对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创新和传承商业运营模式的特点、规律和有机结合认识不到位,市场定位不够准确、经营策略不够灵活,经营策略的调整和营销方式的转变滞后于市场变化的客观要求,大量优质的版权等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面对市场竞争还存在畏难情绪。

3. 综合型专业人才储备尚显不足

混合所有制、跨媒体经营的背景下,部分国有文化企业用人机制尚不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尚未建立,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等不尽合理,懂文化、懂市场、懂技术、善经营、善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和企业家稀缺,企业的人才储备不能满足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集团化运营和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

国有文化企业经营业务同质化,协同创利能力不强,综合竞争力后劲不足,与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不相适应。

1. 经营业务同质化

在产业分布上,国有文化企业主要集中在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业,主要延续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市场划分方式,部分企业经营理念、产品生产和营销策略趋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品质、生产工艺、使用价值、面向的消费群体存在同质化、替代性较强,同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盈利空间缩小,不利于企业树立品牌、分散风险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2. 协同创利能力不强

部分国有文化企业组建集团公司企业规模较大,部分企业尚未真正实现经营多元化和分工协作, 尚未发挥集团公司资本、 资金、人才、市场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不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抢占市场、分散风险。

部分集团公司内部机构、资产、人员、生产和销售尚未理顺,集团融合、资源整合面临困难,理念冲突和管理差异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内部缺乏控制力和凝聚力,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

3. 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

部分国有文化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未能在资金、技术、成本和市场占有等方面形成优势,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经营积累、单打独斗,难以摆脱“小、弱、散”的局面。

以上就是小编有关“国有文化企业改制存在哪些问题?”的拙见,虽然提起国有文化企业,我们都会觉的陌生,但是它的一些相关改革成果却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会让我们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所以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为国有文化企业改制献言献策。

TAG标签:国有 改制 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