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辩护

当前位置 /首页/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列表

故意犯罪名词解释是什么?

故意犯罪名词解释是什么?


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四个,包括主体及主观方面。从主观来看,犯罪有故意和无意的状态。在大部分刑事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表现都是故意,比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一般来说,故意犯罪的处罚措施都比较严厉,那么,故意犯罪名词解释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跟随小编做个具体了解。

一、故意犯罪名词解释是什么

《刑法》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论行为人明知的是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还是可能发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构成故意犯罪。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是刑法上通常说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二、如何理解直接故意犯罪

直接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直接故意犯罪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行为人在行为当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成立故意犯罪的前提。首先,此处的“会发生”包括必然发生和可能发生两种情况。其次,这里的危害结果是相对确定的结果。再次,某些直接故意犯罪还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定的一些特定事实。

2、行为人对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持希望其发生的态度,是成立直接故意犯罪的关键。即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发生危害结果是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所直接追求的目的。希望发生的危害结果与其明知会发生的结果须同一。

3、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具有明确的犯罪目的。犯罪目的是行为人想通过自己的行为促使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愿望。这与行为人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是一致的。

4、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的心理倾向是单向的。即要危害结果发生,一旦危害结果没发生,是违背行为人的心愿的。

由此可见,根据故意犯罪名词解释,故意犯罪就是当事人明知道后果还去做违法犯罪的事情,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在量刑的时候,会重点判断犯罪意识形态。故意犯罪可以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如果当事人直接故意犯罪,其承担的法律责任要重一些。间接故意也可以理解为过失犯罪。以上就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内容。本站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TAG标签:故意犯罪 名词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