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纠纷

当前位置 /首页/公司经营/公司经营纠纷/列表

名义股东对抗债权人的规定是什么?

隐名股东可以对抗名义股东债权人的执行,《公司法》规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民法典》规定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股权代持关系中的实际出资人(股东)可以以申请执行人与名义股东不存在交易关系,非为相对人为由,排除对其实际持有股权的执行。

名义股东对抗债权人的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则把“不得对抗第三人”修正为“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名义股东因非交易关系产生的债权人不能执行该股权。

《公司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而《民法典》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则把“不得对抗第三人”修正为“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法律适用上,应当适用《民法典》的规定,上述规定中的“第三人”以及“善意相对人”均应是指基于对登记外观信任而作出交易决定的第三人。

股权代持关系中的实际出资人(股东)可以以申请执行人与名义股东不存在交易关系,非为相对人为由,排除对其实际持有股权的执行。

非基于登记外观的信任所作出交易决定的债权人不能对'名义股东'的股权强制执行。《公司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民法总则》第六十五条规定:“法人的实际情况与登记的事项不一致的,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上述两条规定均源于商事外观主义基本原则,即相对人基于登记外观的信任所作出的交易决定,即便该权利外观与实际权利不一致的,亦应推定该权利外观真实有效,以保证相对人的信赖利益,维持交易安全。故上述规定中的“第三人”以及“善意相对人”均应是指基于对登记外观信任而作出交易决定的第三人。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法治水平也是在不断进步的,把“不得对抗第三人”修正为“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故股权代持关系中的实际出资人(股东)可以以申请执行人与名义股东不存在交易关系,非为相对人为由,排除对其实际持有股权的执行。

TAG标签:名义 债权人 股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