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辩护

当前位置 /首页/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列表

在我国法院叫认罪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法院叫认罪是什么意思

下至公安机关,上至人民法院从来都没有任何资格无缘无故的要求我国公民必须要认罪的,有少部分犯罪嫌疑人可能通过自己的律师得知法院叫自己认罪的,法院之所以会有这种做法一般也是已经掌握了充足的证据。但是当事人有可能自己并不理解在我国法院叫认罪是什么意思?

一、在我国法院叫认罪是什么意思?

法院主动联系当事人的律师让当事人认罪,可能是法院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当事人确实涉嫌犯罪。主动认罪在量刑时可以作为自首对待,可能会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

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第五十一条 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人民法院判决书,必须忠实于事实真象。故意隐瞒事实真象的,应当追究责任。

二、认罪了,会怎么判对量刑有什么影响?

一般而言,“认罪了,会怎么判”是指犯罪人出于悔改或者认错的心理而明示或默示承认自己已经做出某种带有犯罪性恶劣行径的行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主观方面,犯罪人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错误,内心深处产生真心悔改之意。

二是客观方面,犯罪人对自己的犯罪有供认不讳的客观事实。关于“态度”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人的举止神情;二是指人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用的行动。[1](p1320)社会心理学中“态度”的定义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尽管《现代汉语词典》和社会心理学对“态度”的表述和所考察的维度不同,但其实质一致,即“态度”由“认识”(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评价)和“行为”(由认识引起的所预备采取的反应)两个核心要素组成。“认罪态度”属于“态度”范畴,它仅仅是“态度”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因此,我们不妨将“认罪”和“态度”作为逻辑起点,并结合刑事犯罪的特点,对“认罪态度”作出界定。“认罪态度”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后,在人民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决之前,出于悔改或者认错的心理而对自己所犯罪行的认识程度和所采取的行为反应。

三、“认罪态度”定位于酌定量刑情节的弊端

根据通说,所谓酌定量刑情节是指刑法上未明文规定的,而是从审判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在量刑时灵活掌握酌情适用的情节。刑法学界在论及酌定量刑情节的范围时,大多数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1)犯罪动机;

(2)犯罪手段;

(3)实施犯罪时的环境和条件;

(4)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的严重程度;

(5)犯罪侵犯的对象;

(6)犯罪人的一贯表现;

(7)犯罪后的态度。可见,我国传统刑法理论以及司法实践都将“认罪态度”纳入酌定量刑情节中予以考虑,由于酌定量刑情节适用的灵活性,引发了司法实践对“认罪态度”的模糊认识,以及“认罪态度”对量刑影响度的严重悬殊等一系列问题。

首先叫犯罪嫌疑人自己认罪,法庭通过这种做法可以节省司法资源,其次,当事人自己认罪了以后能够争取得到从轻处罚的这样一种机会的。不过如果自己明明就没有做过这种事情法院叫认罪的话,那可以请求更高一级的司法救济,法院的这种做法是绝对违规的。

TAG标签:认罪 法院 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