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辩护

当前位置 /首页/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列表

如何规避内幕交易监管?

如何规避内幕交易监管?

内幕交易是典型的欺诈手段,它包括很多方式,所以,规避内幕交易是对规范证券市场的有力措施,那么如何能够规避内幕交易?加强内幕交易监管有什么手段?小编将在下文为您详细的解答这些问题,请阅读下文。

一、 加强内幕监管首先是要加强对内幕人员的监管

内幕人员是指由于持有发行人的证券,或者在发行人、与发行人有密切联系的公司中担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由于其会员地位、管理地位、监管地位和职业地位,或者作为发行人雇员、专业顾问履行职务,能够接触或者获得内幕信息的人员。它包括:

1.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秘书、打字员,以及其它可以通过履行职务接触或者获得内幕信息的人员;

2.发行人聘请的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人员、投资顾问等专业人员

3.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发行人可以行使一定管理权或者监管权的人员,包括证券监管部门和证券交易所的工作人员,发行人的主管门部门和审批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工商、税务等有关经济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等

4.由于本人的职业地位、与发行人的合同关系或者工作联系,有可能接触或者获得内幕信息的人员,包括新闻记者、编辑、电台主持人以及编排印刷人员等。

我国《证券法》第74条规定,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包括:

(一)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二)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三)发行人控股的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四)由于所任公司职务可以获取公司有关内幕信息的人员

(五)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由于法定职责对证券的发行、交易进行管理的其他人员

(六)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

(七)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人。

将强内部监管是加强对内幕信息监管

内幕信息是指为内幕人员所知悉、尚未公开的可能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重大信息。信息未公开指公司未将信息载体交付或寄送大众传播媒介或法定公开媒介发布或发表。如果信息载体交付或寄送传播媒介超过法定时限,即使未公开发布或发表,也视为公开。内幕信息包括:

1.证券发行人订立重要合同,该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责、权益和经营成果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产生显著影响

2.证券发行的经营政策或者经营范围发生重大变化;

3.证券发行人发生重大的投资行为或者购置金额较大的长期资产的行为

4.证券发行人发生重大债务;

5.证券发行人未能归还到期债务的违约情况

6.证券发行人发生重大经营性或非经营性亏损;

7.证券发行人资产遭受到重大损失

8.证券发行人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9.可能对证券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国家政策变化

10.证券发行的董事长、1/3以上的董事或者总经理发生变化;

11.持有证券发行人5%以上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股东,其持有该种股票的增减变化每达到该种股票发行在外总额的2%以上的事实

12.证券发行人的分红派息,拉资扩股计划;

13.涉及发行人的重大诉讼事项

14.证券发行人进入破产、清算状态;

15.证券发行人章程、注册资本和注册地址的变更

16.证券发行人无支付能力而发生相当于被退票人流动资金的5%以上的大额银行退票;

17.证券发行人更换为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18.证券发行人债务担保的重大变更;

19.股票的二次发行

20.证券发行人营业用主要资产的抵押,出售或者报废一次超过该资产的30%。

21.证券发行人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可能依法负有重大损害赔偿责任

22.证券发行人的股东大会、董事会或者监事会的决定被依法撤销

23.证券监管部门作出禁止证券发行人有控股权的大股东转让其股份的决定

24.证券发行人的收购或者兼并;

25.证券发行人的合并或者分立先等。

内幕信息三大特征

1、是该信息所在集体,内部运作人员所知悉的信息。

2、是该信息所在集体,尚未对外公开的信息。

3、是对于信息所在集体或行业具备商业价值的信息。

(信息未公开:指公司未将信息载体交付或寄送大众传播媒介或法定公开媒介发布或发表。如果信息载体交付或寄送传播媒介超过法定时限,即使未公开发布或发表,也视为公开。)

二、根据相关规定,制定监管办法对内幕交易进行监管

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 张彬)为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国资委日前公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内幕信息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确认上市国企内幕信息负责机构并建立监管制度,规范信息披露与保密备查等要求。

《通知》明确了内幕信息管理工作责任主体:一是直接持有股份的国有股东,二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落实国有股东责任,保证内幕信息管理工作到位,《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实际控制人都要建立符合自身管理、运行特点的内幕信息管理制度,明确专门负责机构和人员。

《通知》指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组或其他重大事项程序相对复杂,涉及政策性问题多,既要符合国资监管、财税工商等相关政策,又要遵循信息披露等利得财富及证券监管规则。《通知》规定: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实际控制人就涉及内幕信息的相关事项决策后,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书面通知上市公司,由上市公司依法披露;针对内幕信息保密方面: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实际控制人就涉及内幕信息的有关事项向有关政府部门、监管机构汇报、沟通时,应告知其保密义务,并将情况记录备查。《通知》认为,既能保证国有股东与政府部门、监管机构的正常沟通,又能通过告知和记录等措施对与信托网有关人员起到警示和约束作用。

《通知》重点强调了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工作,要求尽快建立和落实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日前,证监会已经根据《意见》发布了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的相关制度。为落实《意见》的要求,明确股东义务,并与证券监管相关制度衔接,有效防控内幕交易,《通知》明确要求国有股东支持、配合上市公司实施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并对由国有股东、实际控制人所掌握的、上市公司尚未知悉的内幕信息的知情人登记程序做出了规定。

《通知》还明确要求国有股东、实际控制人在建立制度、明确机构的同时,对自身内幕信息管理情况开展一次全面自查,严防内幕信息泄露等隐患。

三、制定相关刑法,通过相关刑罚手段对内幕交易进行监管。

内幕交易的刑罚是内幕交易罪。内幕交易罪,是指评判或者通晓股票、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股票、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或者单位,在涉及股票、证券的发行、交易或者其他支股票、证券的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股票、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

“内幕交易”是行为人依据自己所掌握的股票、证券交易的内幕信息,泄露给他人或者加以利用,以实施股票、证券交易非法获利的行为。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证券委颁布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和持有公司5%以上有表决权股份的法人股东,将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卖出后6个月内买入,由此获得的利润归公司所有。但仅有如此规定,而未形成禁止内幕交易的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特别是刑事禁止规范,则不能从根本上保障制裁破坏市场公平原则和侵犯投资者利益的内幕交易违法犯罪行为。因此,中国新刑法典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设了内幕交易罪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依故意构成。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行为人故意的内容,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或他人内幕交易行为会侵犯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扰乱证券、期货市场管理秩序,却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过失行为不构成本罪,过失行为者主观上没有恶意,不以非法牟利或非法避免损失为目的,其客观上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期货交易的行为只能是因疏忽大意没有尽到应尽的注意义务,而错误地认为该信息已经公开。但是对此类过失行为也应施以行政处罚

以下两种情况可以认定行为人不具有故意,

(1)被告知内幕信息的人,没有理由能够知道,或根本不可能知道告诉自己该消息的人违反了他本人应负的信用义务。

(2)由行为人的贸易活动可以合理地推断出他认为这些情报不展于内幕信息。

只有对内幕交易信息、人员进行监管,合理考虑高薪养廉。同时,规范对内幕交易的刑罚规定,对违反违规使用内幕交易的进行严厉处理,利用刑罚对相关人员进行威慑,从而加强内幕交易监管。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本站新乡律师。

TAG标签:规避 内幕 监管 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