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处罚辩护

当前位置 /首页/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列表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如何才能判缓刑?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如何才能判缓刑?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些犯罪行为,虽然它也是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销售的刑法方面的处罚,但是由于情节比较轻微,所以法院在进行审判的时候都会考虑到这些因素,有可能会适用缓刑,很多人都想要清楚了解一下,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如何才能判缓刑?

一、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如何才能判缓刑?

缓刑的适用范围

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累犯不适用于缓刑。

二、缓刑的考验期限

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

判处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即判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开始计算,先期羁押的,不折抵刑期。

司法实践中缓刑的适用

(一)针对轻罪,有可能判处3年以下刑罚的犯罪;

(二)暴力犯罪,比如杀人、重伤、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一般不适用缓刑,另外,在涉黑案件中适用缓刑也很谨慎;

(三)累犯,绝对不适用缓刑;

(四)有悔罪表现,包括自首、立功、全部退赃、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交纳罚金等,都可能成为缓刑考虑的情节。

考验期,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社会上对其进行考察的期限。

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如果提出上诉或者抗诉后,经二审维持原判的,则应从二审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要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进行考察,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如果一审宣判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仍在押的,可先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待判决生效后再依法交付考察。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如果提出上诉或者抗诉后,经二审维持原判的,则应从二审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要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进行考察,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如果一审宣判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仍在押的,可先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待判决生效后再依法交付考察。

首先是一款新的硬件条件,就是必须是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其次就是,相应的犯罪行为人,他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认罪态度,而且缓刑适用必须,没有给社会带来危险的可能性。

TAG标签:法律 我国 缓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