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

当前位置 /首页/刑事辩护/取保候审/列表

法律中的取保候审和监外执行有什么区别,是一回事吗?

法律中的取保候审和监外执行有什么区别,是一回事吗?

法律中的取保候审和监外执行有什么区别,是一回事吗?

区分取保候审与监外执行的关键在于是否审判,两者并非一回事。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我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而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由于患有严重疾病,或者妇女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的婴儿,不适宜在监狱或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刑罚,可暂由罪犯原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执行,并由罪犯原属的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协助监督的一种特殊刑罚执行方法。

取保候审和监外执行适用条件不同

(一)、关于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

(二)、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条件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取保候审与监外执行并非是一回事,两者在在定义与适用条件上有很大的区别。最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看案件是否已经判决,通俗点讲,法院对案件进行宣判前,采用的是取保候审制度,对象是案件嫌疑人或被告人;法院对案件判决后,采用的是监外执行,对象是服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