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措施

当前位置 /首页/刑事辩护/强制措施/列表

刑事拘留最短期限犯罪怎么处理?

一、刑事拘留最短期限犯罪怎么处理?

刑事拘留最短期限犯罪怎么处理?

刑事拘留最短期限犯罪的处理是需要对于犯罪事实进行调查,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并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

由于刑事拘留是一种临时性,所以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9条第1款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至4日。”第2款规定:“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第3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这就是说,拘留剥夺人身自由的期限,一般为10日,特殊情况下为1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后羁押

时间可长达37日。

《刑事诉讼法》第75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二、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有什么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一百零一条、一百零二条、一百零六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所规定的,都是在民事诉讼过程中由人民法院对违法行为人加以适用的严厉措施,为了区别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司法实践中通常称为司法拘留(亦称为民事拘留)。根据民诉法实施的拘留,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适用较多;根据民法通则所实施的拘留,人民法院在民商事审判活动中适用较少。为了在审判实践中正确区分和适用这两种司法拘留,试对两者的差异作简要分析。

1、性质不同

《民诉法》第一百零一条、一百零二条、一百零六条规定:对妨害民事诉讼的或者其他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可见,民诉法所规定的拘留,是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审判活动正常进行,对实施了严重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采取限制其短期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这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措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对严重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负民事责任的行为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由此可见,民法通则所规定的拘留,是人民法院以国家的名义,对严重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人的人身自由加以短期限制的一种强制性惩罚方法。它是民事制裁中最为严厉的惩罚措施。两种拘留,虽然都限制违法行为人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但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我们根据这两种拘留的不同性质,可以把民诉法规定的拘留称之为强制措施的拘留,而把民法通则规定的拘留称之为民事制裁措施的拘留。

2、特征不同

强制措施的拘留,其主要特征是它的排除性。即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采取的强制措施,是以行为人在诉讼过程中具有严重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为前提的。适用拘留,是人民法院制止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排除影响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障碍,教育行为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自觉履行诉讼义务的最为严厉的强制手段。民事制裁措施的拘留,其主要特征是它的惩罚性。即民事制裁措施,是以行为人在诉讼前具有严重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为前提的。拘留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对民事活动进行干预,对严重违法行为人采取的强制性的惩治措施。

3、目的不同

作为强制措施的拘留,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严重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实施拘留,有效地排除人民法院执行职务的障碍。以防止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继续发生和蔓延,维护诉讼秩序,保民法院审判活动和执行工作的正常进行,以使案件的审理和执行不致中断。作为民事制裁措施的拘留,是国家审判机关与民事违法行为进行斗争的法律武器。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严重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人实施拘留,严厉打击和惩治不法行为。以保护社会关系,使国有、集体所有、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以及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不受侵犯,并使当事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受到教育,从而减少和防止民事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安定社会、稳定大局。

刑事拘留在我们国家是公安机关所采取的一项紧急的强制性的措施,对于当事人来说人身自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是需要进行一些时间方面的限制的,如果在这段时间确实存在一些犯罪行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审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