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仲裁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诉讼仲裁/诉讼仲裁案例/列表

肇事逃逸后自首如何处罚?

肇事逃逸后自首如何处罚?

一、肇事逃逸后自首如何处罚

肇事逃逸后自首的处罚: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交通肇事罪且存在逃逸的恶劣情节,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其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肇事逃逸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比照上述量刑标准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犯罪主体方面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其中,本罪的主体可分为两大类:

1、交通运输人员:交通运输人员不仅仅包括在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上的驾驶人员,而且还应当包括一切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和保证交通运输的人员。

2、非交通运输人员,如非司机违章开车在交通运输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也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此外,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上述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二)、犯罪客体方面

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运输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其本质上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三)、犯罪主观方面

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有可能是明知的,如酒后开车、超载、 超速等,但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遇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

(四)、犯罪的客观方面

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交通事故发生之后而本人选择逃逸的,那么这种行为是违反了我国的《交通管理法》,只要造成严重的后果就可以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一般在处罚时就会按犯罪结果来进行判决,轻者处三年有期徒刑,重者是会高达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并承担受害方所有的赔偿。

TAG标签:处罚 逃逸 自首 肇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