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侵权

当前位置 /首页/损害赔偿/人身侵权/列表

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

其实在国外是很注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的保护的,尊重孩子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发展,才能让他们懂得尊别人,孩子从出生开始,他们就是独立的个体了,等有自己的隐私了,说明他们长大了,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

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

一、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二、未成年人相关隐私简要内容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法院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对于被害人为未成年人的性侵害案件,法院一律不得公开审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当给予被害人特别保护。

爱孩子,绝不可以缺少尊重。现在许多父母和子女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点小秘密,他们也需要拥有隐私权。父母对孩子过度的关注,甚至一些过激的反应,比如偷看孩子的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引起孩子的抵触心理。如果父母一意孤行继续侵犯孩子的隐私,那只有二种结果,一种是让孩子自闭,一种是反抗。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平等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允许孩子和你争论,和你讨论问题,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批评和指责,这正是目前许多父母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注意的问题。家长与孩子沟通失败,不是缺少对孩子的爱,而是缺少尊重。

立法难防父母偷看子女“小秘密”,法律执行过程中没有可操作性,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几乎没有帮助。从法律专业角度来讲,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未成年人如果受到法律上的侵犯,应由父母提起诉讼。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出现父母侵犯子女隐私权的事件,家长肯定不会自己告自己。因此,虽然立法禁止父母偷窥子女隐私,保护他们隐私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方式达不到目的。

上面介绍了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的相关知识中提到了为人年人关于规定相关隐私的内容和起因还有不断的发展,告诉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人格和隐私的独立,平等对话,交流感情,让他们自己把内心的话告诉我们,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保护隐私的知识,请您联系本站网站的在线律师获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