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

当前位置 /首页/劳动工伤/劳动合同/列表

劳动合同知识产权归属的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知识产权归属的规定是什么?

一、劳动合同知识产权归属的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知识产权归属的规定是:出卖具有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等标的物的,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该标的物的知识产权不属于买受人。知识产权的买卖是权利买卖的一种。涉及权利主体转变的合同法律关系,在有关法律中一般称为权利的转让。

二、劳动合同中约定知识产权保密事项

1.《劳动合同法》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本案中,东升铸造厂与王辉签订的新铸模工艺保密协定即属于竞业限制约定性质。

2.《劳动合同法》还规定: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所谓违反,是指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当事人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行为。

3.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有一定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三、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据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Mark Lemley教授,广泛使用该术语“知识产权”是一个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的。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如今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越来越多。17世纪上半叶产生了近代专利制度;一百年后产生了“专利说明书”制度;又过了一百多年后,从法院在处理侵权纠纷时的需要开始,才产生了“权利要求书”制度。在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到处充满了知识产权,在商业竞争上我们可以看出它的重要作用。

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以及植物新品种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

知识产权是对劳动者劳动成果的一种鼓励和归属权,也是劳动者应当享有的一项权利。员工在单位供职期间的劳动成果也就是其知识产权的归属者应当也包括用人单位。通常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会对于知识产权的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需要与劳动者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