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

当前位置 /首页/婚姻家庭/遗产继承/列表

继承人分配原则是什么样的?

一、继承人分配原则是什么样的?

继承人分配原则是什么样的?

法定继承根据一定的继承顺序进行遗产分配,《继承法》将继承人分成两个继承顺序: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先由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包括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及虽有第一顺序继承人但全部放弃或丧失继承权的,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继承份额是指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时,份额一般均等。对于有特殊困难的人、未成年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应该予以照顾,适当多分配一些遗产。对于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继承人经过协商一致,可以平均分配遗产,也可以不平均分配遗产。

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什么样的?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在适用法定继承方式时,哪些人能够作为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人取得继承权,并依法享有继承死者财产的权利。在法定继承制度中,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不仅决定法定继承在什么范围内进行,而且依据我国现行继承法的规定也影响着遗嘱继承人的确定。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法定继承制度的关键。

现代各国继承立法规定法定继承人,一般都以血缘关系、婚姻关系为基础(还有少数国家兼采扶养关系),但各国规定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广狭不一。我国采取亲属继承限制主义来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根据《继承法》的规定,我国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配偶、子女(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其直系卑血亲代位继承)、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公婆或对岳父母尽了主要瞻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

综合上面所说的,继承人就是可以继承遗产的人,在一般的情况之下会按遗嘱的条款来进行分配,对于没有遗嘱的就会法定的条款来进行处理,从而按顺序来进行分配,所以,在处理时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处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办理。

TAG标签:继承人 分配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