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公司经营/经营管理/列表

民法中的非营利法人包括哪些

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

民法中的非营利法人包括哪些

一、非营利法人包括哪些?

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利润的法人,为非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非营利法人的设立向所有的非营利目的开放。除特殊功能的非营利法人外,其他的均采准则制,放开非营利法人的设立,诸如业主委员会、甚至合作社等重要的民间组织,均可以自愿登记为非营利法人,而获得法人资格。

1、具备法人条件,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供公益服务设立的事业单位,经依法登记成立,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资格;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2、事业单位法人设理事会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理事会为其决策机构。事业单位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产生。

3、具备法人条件,基于会员共同意愿,为公益目的或者会员共同利益等非营利目的设立的社会团体,经依法登记成立,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4、设立社会团体法人应当依法制定法人章程。

二、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法人的立足点是什么?

1、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能够反映法人之间的根本差异,传承了民法通则按照企业和非企业进行分类的基本思路,比较符合我国的立法习惯,实践意义也更为突出;

2、将非营利性法人作为一类,既能涵盖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等传统法人形式,还能够涵盖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等新法人形式;

3、适应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创设非营利性法人类别,有利于健全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加强对这类组织的引导和规范,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综上所述,《民法典》对法人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企业是盈利性法人,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法人。像一些基金会,是因为公益目的设立的,自成立之初便具备法人资格。民法对非营利性法人做出认定,有助于在实践中解决民事纠纷

TAG标签:非营利 民法 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