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当前位置 /首页/法律顾问/法律/列表

对于故意杀人犯罪怎样被确认

对于故意杀人犯罪怎样被确认
对于故意杀人犯罪怎样被确认
(一)要严格区别用爆炸、投毒、放火等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方法故意杀人与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的界限。

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方法实施故意杀人,只要不是危害了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及公共财产的安全,而是以特定的一人或几人为杀害对象,仍然定为故意杀人罪。

如以投毒、放火或爆炸的方法杀死特定的一人或几人,只要没有危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或公共财产的安全,仍是故意杀人罪,而不是投毒罪、放火罪或爆炸罪。

(二)严格区分故意杀人罪同因抢劫、强奸致人死亡的界限。

故意杀人并不一定要使用暴力,而抢劫与强奸往往与暴力或暴力威胁相联系。

在抢劫和强奸犯罪中,由于犯罪主体往往使用暴力手段,就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可能。

但是,从故意杀人罪与抢劫、强奸罪的犯罪动机和构成要件上看,前者是故意致人于死地,后者则无此主观目的。

因此,因抢劫或强奸致人死亡的,仍应依法定为抢劫罪或强奸罪。

司法实践中,有时犯罪分子实施抢劫或强奸后,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在抢劫或强奸后杀人灭口,这种情况则分别构成抢劫罪或强奸罪与故意杀人罪,应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三)要严格区分“逼人自杀”的几种不同情况。

所谓逼人自杀,是指行为人故意利用权力压迫、暴力胁迫、要挟等手段将被害人逼上没有生命希望的绝路,迫其自杀的行为。

司法实践中,如果行为人具有逼人自杀的主观目的,客观上实施了逼人自杀的行为,并致被害人死亡的,应定为故意杀人罪。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利用被害人心理或其他方面的弱点,采用胁迫威逼、要挟等方法致人自杀,其实质是借被害人之手达到杀死被害人的目的,其采用的逼人自杀的行为就是故意杀人的行为。

但在司法实践中,以下两种所谓的“逼人自杀”则不应定为故意杀人罪:

1.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一定的逼迫行为,但该行为在正常情况下不应当引起自杀结果,且其行为本身并不违法,则不应定为故意杀人罪。

单位领导要求其工作人员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并以如完不成任务就要被撤职、辞退相威胁,从而引起心胸狭窄者的自杀;

再如债主向债务人索要到期债务,债务人因还不起债务而自杀等行为均不应定为故意杀人罪。

处理这种情况,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行为人的行为:

第一,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违法;

第二,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达到了足以引起他人自杀的程度;

第三,自杀者的自杀是否与行为人的行为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第四,行为人是否预见或应当预见其行为会引起他人自杀。

一般说来,行为人的行为一不违法,二没有达到足以引起他人自杀的程度,而且自杀者的自杀与行为人的行为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行为人没有、也不可能预见其行为会引起他人自杀,就不能定为故意杀人罪。

2.相约自杀,一人或几人自杀而死,对未死者不应定为故意杀人罪。

相约自杀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都想自杀,而相互约定互相帮助自杀的自杀形式。

相约自杀有人先自杀而死,有人没有死亡,只要未死者不是用欺骗手段引诱他人自杀而自己实际上并不想自杀,就不应定为故意杀人罪。

当然,如果未死者故意以相约自杀为手段,欺骗引诱他人自杀而自己并不想自杀,实际上是借自杀者之手达到杀死他人的目的,则应定为故意杀人罪。

至于未死者是否具有以相约自杀为手段欺骗或引诱他人自杀的目的,其情况极为复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